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的故事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!
乾隆,清朝的第6位皇帝,也是康雍乾盛世的最后一任皇帝。提起乾隆我们总会想到他六下江南将国库全部亏空,任用和珅使朝野内部掀起一阵贪污腐败之风,兴办千叟宴让数百位高龄老人倒在了皇宫大院之内。
但今天我们不聊这些,聊一件发生在乾隆时期的贪腐大案,这件大案是整个清朝甚至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贪腐事件。这个事件夸张到什么程度呢?一个省的官员几乎全部深陷其中,甚至逼迫乾隆两次修改律法来减轻罪责,不然按照律法一省官员自上至下一个都活不下来。这件贪腐大案就是震惊朝野,震惊历史的——甘肃米案(又称甘肃冒赈案)!
清朝时期皇帝为了给那些大官的后代留一条更快更方便的镀金之路,于是就允许通过捐献粮食的方式获得秀才的功名,后来甚至发展到允许通过捐献粮食直接获得官位,好在这个官位最高也就是县令级别。但到了乾隆年间咱们这位十全老人(乾隆的自称)因为觉得这种方式会影响自己的好声誉,于是就毅然决然地取消了这个当官的捷径。
但问题在于,当时的甘肃是个例外,因为那里常年干旱,经常缺粮,所以当时的百姓笑称甘肃是十年九灾(旱灾)。但甘肃也不是一个小省人口也不少,所以朝廷不可能年年都给甘肃发放赈灾粮,所以乾隆不得不修改自己亲自定下的律法,将甘肃划为特殊之地,允许在那里采用捐粮为官的方式,但仅仅限于捐粮,绝对不能捐钱。
好,既然政策定下了那路子也就来了。律法修改完毕后当时的江苏巡抚王师便有了心思,他上报乾隆表示自己愿意捐献大量粮食,只要给自己的儿子王亶望封个地方官就行。而乾隆皇帝看王师也算得上是一个清官而且跟自己也关系不错,于是就同意了王师的请求,在捐献了足够的粮食后,王亶(tǎn)望上任甘肃,担任甘肃布政使。
王亶望上任和和大多数贪官是一样的想法,自然是想办法要把自己捐出去的东西赚回来,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捐粮这一老规矩上(事实上也是王亶望运气好,后面说怎么回事)。当时因为甘肃容易发生饥荒,所以甘肃还保留着捐粮可以当小官的习俗,而王亶望上任后用大量的金钱,打动了自己的其他同事,于是乎,原本捐粮买官的方式变成了捐钱买官,而钱则被王亶望大方地与所有官员一同瓜分,到了后面更是甘肃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员都有分红。
后来王亶望觉得这样不行,因为来钱太慢了,所以他一边在甘肃收黑钱卖官,一边向朝廷讨要赈灾粮饷,因为他每次都要的不多,乾隆甚至以为王亶望是真心在赈灾,因为之前要的都很多。而事实上甘肃那几年压根就没有饥荒,他要这么多粮食完全是弥补他自己卖官后所缺失的粮食而已。
几年后王亶望和甘肃等地的官员沆瀣一气赚得是盆满钵满,而且甘肃更是上下一心拒绝外人插入,因此这么大的案件乾隆竟然丝毫不知。不仅如此,乾隆还觉得王亶望是一个可塑之才,反而将他从甘肃调到了浙江担任巡抚(美差啊)!
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,两年后甘肃当地发生叛乱,乾隆在派兵镇压的时候,却从前线发回来的战报中发现甘肃这几年并没有旱灾,如此一来王亶望必然是说了谎,于是乾隆立刻派遣大臣一边镇压叛乱,一边查询甘肃的赈灾粮都去了哪里。
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东窗事发,王亶望等人在甘肃的贪污大案被阿桂和李侍尧查了出来,再加上王亶望之前在接待乾隆南巡时的铺张浪费,这时候乾隆才知道自己养了一个什么样的贪官。经过彻查,甘肃在那几年一共有27万人买官,共花费1500万两,王亶望等人还侵吞了赈灾粮共计290万两。
在这场甘肃米案当中贪污1000两的官员超过百人,贪污10000两的超过30人,10万两的超过20人,十万两以上的超过10人,且甘肃全省官员几乎都有参与。而清朝律法规定,官员贪污超过1000两就要处死,而乾隆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处罚力度,两次修改律法,最终被斩首的人数超过60人,流放关押罢官的不计其数,此案被乾隆称为“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”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29961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